媒体嘉通

嘉兴规划发展沿高速路经济


  在浙江省嘉兴市,目前已建成通车的沪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公路共1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为嘉兴的城市规划、优化资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嘉兴应合理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加快发展‘沿高速路经济’”是嘉兴市人大代表、市交通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施国良在今年嘉兴市“两会”上提出的提案。事实证明,高速公路出入口带来的“高速经济”效应在嘉兴各地得到充分验证。

  “节点”布局城镇规划

  到今年年底,嘉兴市在建的杭浦、申嘉湖和杭州湾大桥北岸连接线3条高速公路将完成一期路基主体工程建设,嘉绍高速公路也计划于明年年底开工。嘉通、嘉萧高速公路进入前期规划设计的论证阶段。

  施国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2010年,嘉兴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将达480多公里,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速公路密度达到11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进一步奠定了嘉兴市在长三角区域的交通枢纽地位。届时,全市40多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嘉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高速公路沿线往往会成为一根发展的轴线,其中的出入口和交接点都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和新的聚落。”

  40多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将使嘉兴市各乡镇能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施国良说:“这40多个‘节点’将会影响嘉兴的整个经济格局。嘉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些‘节点’来规划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新农村建设。”

  海盐“大桥经济”

  从嘉兴市各地的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交通节点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联系。

  秀洲区王店镇,是曾经闻名的水路枢纽,一直到沪杭高速公路开通后,“王店出口”使王店镇寻找到发展的契机。中国小家电城工业专业区在王店镇迅速崛起,带动了数千名劳动力的就业。据秀洲区王店镇党委委员王永华介绍,该镇小家电产业从1995年萌发到2006年,产值已超过20多亿元,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浴霸产量已占全国市场70%和全球50%的份额。

  “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就不可能有海盐大桥经济开发区。城镇化水平也不可能这么快提高。”海盐县大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晓芳对记者说:“海盐县经济开发区原来规划4.41平方公里,设在县城边区。2005年5月,海盐县委、县政府实施‘借桥造势、以桥兴区’战略,在离县城8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出入口周围规划建立了海盐县大桥经济开发区。”

  目前,大桥新区开发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大连实德、吉安纸业、美国太平洋能源、德国克劳斯·玛菲等25个大项目纷纷落户,总投资达到4.5亿美元,每年接待的海内外客商洽谈投资议向在200批次以上。“大桥经济”也使1.3万名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推动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

  海盐县客商纷纷落户的“大桥经济开发区”;平湖市发展迅速的“高效农业种植园”;嘉善县零资源发展起来的木业加工生产基地;桐乡市不断推出的水乡风情旅游景区;海宁市名列全国的农村手工加工制作业;南湖、秀州两区会集众多名优企业的新型工业园区。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缩短了257万嘉兴农民与城市的距离,城乡之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大为增强,提升了嘉兴的城市形象。

  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

  依靠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东出口而建的嘉兴工业园,因便利的交通环境吸引了清华大学的高新尖人才,浙江省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长三角地区惟一一所浙江清华研究院就座落在该园内。从浙江的沪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公路的交通节点发展现状来看,每个节点附近,或新或旧的城镇密集,其交通集聚作用非常明显,土地增值、商业机会增多是交通节点带来的最直观反应。

  事实上,嘉兴市不少乡镇的工业功能区都设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业内人士认为,如何合理规划高速路口区域的用地,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不仅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完善,更是关系城市未来发展形态、带动城市与周边地区持续发展、提升嘉兴城市地位和品质的重要举措。

  嘉兴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和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主动实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接受以大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以大开放进一步促进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心城市(镇)的发展壮大,加快农村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以及嘉兴综合实力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杭州湾大桥等开工建设,嘉兴各交通节点带来的区域聚合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得到新的推进,这使得嘉兴能在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优势融入上海国际大都市经济圈,最终使嘉兴从目前的“行政区经济”时代走向“经济区经济”。